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beta365网址是什么 > 新闻动态 >
这个养猪业环保系列文章,是我们猪哥靓公众号团队,下沉到养殖第一线,花了一年多时间,形成了完整的一个系列文章,这个系列的内容,是行业里面从未有过的环保底层调研系列文章,不但有现状调研,还有处理模式的总结,以及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全部收纳于《猪哥靓看环保》合集内。 1、南方养猪业环保压力的窘局 前面的两篇文章,看完了的朋友想必已经对我们养殖粪污的污染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正如文章标题所言,在我国的南方水网地带,降低污染物浓度才是第一重点工作。 我国北方区域,水网不发达的区域,粪污全量还田是主流策略,环保处理压力也很小,对于大多数中小型猪场来说,也就是地里挖个池,盖上黑膜,然后就是一年到头往里排了,北方原本也不是什么水冲粪,水量不会太大,空气又很干燥,风又大,自然蒸发速度也快,腐熟时间够了也就全量还田了。即使是大型猪场,无非也就是经过沼气池,然后再到停留池去腐熟,都算不上压力太大。
南方的话情况就复杂得多,每个县不但有国控断面,每个乡镇又有多个省控断面,每个村又都有县级镇级的水质检测设备,一个乡镇几十上百个监测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的检测点呢?其实无非就是养殖户与监管部门躲猫猫造成的呗,这条河检测就往那条河排,结果就是主河道装完检测装小河流,小河流装完装小溪,就此就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监测网络。 一旦到了这一步,就开始实打实的动真格了,水质不控制下来,压根就寸步难行,有的省份严格些,有的省份宽松些,但是南方水网地带的几个省,这几年时间都会走向这个一致性上面,不分谁松谁严,这是水网地带密布的溪流,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监管压力,与谁当领导,或者哪个领导松哪个领导严都无关。 2、南方破局的三个可行思路 在我国的南方区域,环保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种养结合阶段,沼气池就地消纳阶段,环保池深度处理达标排放阶段,资源化利用零排放阶段,这些我会在明天的文章《养猪业的粪污处理模式的四个进程》里面为大家解释,今天我们接着解释降低粪污浓度的思路。
切实可行的思路大概分为三个,第一个就是加强干湿分离,第二个是前置絮凝,第三个是加强尾端处理,在这三个环节的处理之下,粪污浓度就会大大降低,为最终的种养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干湿分离 这点我们会在系列文章的第五篇文章为大家解释,今天先大概解释一下,我们唯有通过使用更密的筛网,更大的筛网面积,更低的压榨力度,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尽可能地将固体粪污截留出来,为下一步的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前置絮凝 养殖废水的处理模式,大概就是: 干湿分离==》沼气池厌氧发酵==》沉淀池==》A/O池深度处理==》出水絮凝==》外排或者进入储液池进行种养结合模式浇灌作物 之所以把絮凝环节放在最后,主要原因还是出于节省絮凝成本的思考,以及默认前端的A/O工艺能够正常运行,可是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往往是,环保做完了就正常开机运行,但是缺乏中途管理的能力,大多数养殖户都是环保做完了后就几年这么一直运行下去,中途既不会找厂家来维护,自己也不会去调整水质,结果就是水质越来越差,乃至于彻底无法运行。
很多东西,工艺设计上是这样,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另外一码事,这种事情很普遍,工艺上面肯定是希望环保池去除大部分的氨氮,COD,以及总磷,然后剩下的依靠添加PAC(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去解决,实际情况是管理A/O池难度远远比管理污染物浓度更难,应该考虑的实际情况,在前端加强分离的前提下,将絮凝环节进行前移,把絮凝剂放在环保池的前端,也就是沉淀池这个环节进行添加,这样就能极大的改善进入环保池的污水水质,同时也便于在沉淀池环节将污泥提取出来,进行单独处理。
当然了,狭义的前置絮凝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更广义的前置絮凝,指的更是使用叠螺机进行处理,处理完的污水再进入下一道程序进行生化。 尾端处理 经过了前置絮凝后,再下一步的污水,就可以进行深度处理了,可以是A/O工艺法,也可以是大的氧化塘,水质都可以实现大幅度的改善,这是没有问题的,前面处理好了,后面其实是很轻松的。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圈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